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8.6%的手机用户正面临移动安全威胁,不法分子通过骚扰电话、垃圾短信、手机病毒等各种手段,恶意吸取手机用户的话费,据报道,恶意“扣费”类手机病毒已累积感染手机250万部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品新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手机吸费问题的出现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在其身后,犯罪的暗流正随着科技发展向移动互联网“漂移”,而手机吸费只是这一犯罪新趋势的“冰山一角”。
手机吸费花样繁多
手机铃声响起。电话那边,一个男子操着南方口音上来就热络地寒暄着:“怎么还在北京呢,没出国吗?”迅速从脑子里判断着这个声音到底是谁的,还是茫然。
“您是哪位?”
对方似乎有些不高兴:“怎么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实在不好意思,一时想不起来了。”
“你猜猜……”对方明显在拖延时间,猛然醒悟——对方是不是在故意拖延通话时间骗取话费?赶紧挂了电话……
这是记者的一次亲身经历,而这经历却非记者所独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人曾收到过这样莫名其妙的电话,有时是电话响一声就挂断,回拨过去,要么是一片嘈杂声,要么是广告宣传或中奖的诈骗信息。而电话账单也会莫名其妙地多出几十甚至上百块话费来。
于是,对于陌生的手机电话,接还是不接成为人们的一种纠结:不接,怕误事;接了,却常常是手机话费被骗得没商量。
然而,手机吸费的手段远非如此。网名为“童童妈”的网友告诉记者,一次外出吃饭,为了防止儿子哭闹,就拿手机给他玩,谁知孩子玩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手机游戏,晚上回家手机就打不通了,“我刚充的200多元话费,没打几天,就让儿子的游戏给‘吸’走了……”
记者从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了解到,目前的吸费手段主要包括短信扣费、声讯/IVR扣费、WAP扣费以及运营商增值业务扣费等,其中以短信扣费方式最为普遍。
“以移动用户为例,正常的短信收费是由用户发送短信106xxx通过运营商平台到SP端口点播或定制业务,点播或定制成功后再由运营商下发10086确认付费短信。而病毒吸费则是由病毒偷偷发送106xxx短信到SP平台吸费,再拦截运营商回复的扣费短信,除非用户查阅话费清单,否则很难发现自己被扣费。”
近日,该实验室最新截获一种名为a.payment.bgmms的手机病毒,该病毒可伪装成10086软件,用户一旦下载并激活,该病毒便会偷偷发送定制业务短信,用户便会被连环扣费。
目前手机吸费病毒一般以嵌入正常功能软件、热门软件为主要载体,散播在众多论坛、电子市场、刷机ROM里,用户误以为原版、加强版、破解版、美化版进行下载。一项最新的网络调研数据显示,26%的用户遭遇过手机病毒。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由于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与手机相关的不法行为日益增多,吸费病毒的产业链已经呈现出不断成熟的趋势,从病毒开发、病毒营销传播、病毒吸费拓展(SP合作)、病毒收益对账分成等环节,都有相应的角色对应。简单地说,就是病毒从用户手机私自扣费后,病毒开发、营销,SP等相关产业链的角色都能从中分取利益。
切断手机吸费 靠技术还是靠法律
5月20日,记者来到中国电信西单营业大厅,发现不时有用户在对手机病毒进行咨询,而他们对手机病毒最大的担心就是扣费、吸费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种以吸费为目的的病毒的类型数量呈现平稳增长,仅今年第一季度的手机病毒软件包数几乎接近2011年全年的一半。手机吸费病毒产业链已经开始逐步完善,从制造到传播,再到扣费等一系列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每个环节都能够精准地获得吸费分成,手机吸费病毒产业呈现出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
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的技术专家们对于防止手机吸费给出了技术的建议:“不要轻易打开陌生人短信中的网址链接;不要轻易从手机论坛、不知名的应用市场中下载手机软件;在手机上安装专业大品牌手机安全软件,并经常更新病毒库,实时监控隐藏新病毒的软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