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科 研>学术交流>

多重认证并非固若金汤,谁是救命稻草?

  很多证据表明,获取和滥用内部人员凭据的外部威胁都与内部人员有关。很多安全专家认为,多重认证是一种减轻由此种威胁造成风险的好方法。但是,我们需要考虑到,多重认证在减少外部人员的风险时仍然存在局限性。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有哪种安全控制曾被证明是绝对有效的?即使与互联网隔离的网络也有可能遭到USB设备上所携带的恶意软件攻击。

  与之类似的是,虽然多重认证给口令窃取带来了很大困难,但多重认证是否绝对无懈可击?为了进一步减轻风险,还要考虑哪些风险?在防止外部威胁进入企业时,还是会发生情况导致多重认证失效:

  外包

  你可能听说过有一位开发人员曾将其工作交给外国人做的故事,如此一来,开发者就可以上网购物并更新其社交网站的信息,同时还能承担工作责任。这位开发人员的雇主是一家重要的基础架构公司,此公司努力通过RSA令牌实施双重认证并访问公司的VPN。但是,他们都没有考虑到编码人员心甘情愿地将其登录凭据交给了一家外国咨询公司,并且只需向其支付薪水可以搞定。如此,所有的安全举措岂不成了摆设?

  帮手

  在多重认证的三个因素中,在生物识别提供了一种可以展示“你是你”的方法。但是,如果有人手上弄上了石膏而无法提供指纹或手印该怎么办?或者,一个振振有词的或忙得不可开交的员工说“把自己的密码卡忘在家里了”,又该怎么办?真正可能的是情况是,保安或同事可以提供帮助。

  变向

  用于硬件令牌中的一次性口令与移动应用使用的软令牌都容易被他人截获。通过运行在机器上或获得访问权的移动设备上或在移动运营商网络上的恶意软件就可以做到这些。恶意软件可用于阻止合法的用户请求,同时又可以捕获凭据使攻击者立即就能够使用。SIM卡也可以被欺骗。随着移动设备上漏洞的不断增多,以及通过移动平台进行的访问日渐增多,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大。

  共享

  纽约大学做过的一项试验发现,通过短信发送到用户手机上用于口令重置的验证码,在要求用户转发后,攻击者很轻松地就可以获得。其方法是,在攻击者用一种看起来像是官方的文本(就像是合法供应商要求的验证)来跟进这个短消息时,大约有四分之一的用户愿意分享其收到的数字。如果攻击者已经成功地获得了这个口令,并在用户提交验证码进行验证时,他就可以访问账户。

  同步

  客户端和移动平台的浏览器之间的同步可以提供很大方便,并且其使用也很广泛。这种方便可以使我们共享短消息服务或者在平台之间分享网站的书签。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这种同步还可用于破坏基于移动平台的多重认证。如果桌面遭到了攻击和损害,那么这种同步就提供了一种机会,可以实现诸如远程安装等功能,将恶意软件安装到用户的移动设备上。在设备遭到破坏后,任何依赖多重认证的一切机制都无法幸免。

  如何应对多重认证的局限性?

  上述每个例子的威胁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减轻其危害。由于多数情况都与不安全的行为方式有关,所以教育成为一种减轻威胁的非常明显的方法。在多重认证中至少要有三个因素,所以,增加复杂性是另一种方法,但是必须考虑到这样做给用户带来的不方便。

  我们还要考虑到,攻击者总会找到一种破坏凭据的方法。因而,我们不仅要控制访问,还要监视用户们如何访问和访问了什么,要查找一些可能表明正在发生攻击的异常模式。这种将用户行为分析、安全分析、身份分析等结合起来的观念虽然仍处于完善阶段,却提供了一种防止或限制由被凭据损坏而造成危险的可能性。

  就像是所有的安全措施一样,多重认证并不是一种保护凭据的万全之策。但是,理解多重认证局限性的风险是减轻威胁的首要一步。

(责任编辑:宋编辑)

分享到:

更多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 微笑/wx
  • 撇嘴/pz
  • 抓狂/zk
  • 流汗/lh
  • 大兵/db
  • 奋斗/fd
  • 疑问/yw
  • 晕/y
  • 偷笑/wx
  • 可爱/ka
  • 傲慢/am
  • 惊恐/jk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资料下载专区
图文资讯

如何科学的进行信息安全投入:信息安全不是

如何科学的进行信息安全投入:信息安全不是火箭科学

信息安全从技术角度来看,有5条基本原则,从管理角度来看也有5条基本原则。...[详细]

多重认证并非固若金汤,谁是救命稻草?

多重认证并非固若金汤,谁是救命稻草?

很多证据表明,获取和滥用内部人员凭据的外部威胁都与内部人员有关。很多安全专家认为...[详细]

解密:“云”上的安全

解密:“云”上的安全

安全是一个多层级的话题,包括物理、硬件、引导、存储和其他方面。本文只探讨数据中心...[详细]

衡量云性能:我们需要一把不同于以往的标尺

衡量云性能:我们需要一把不同于以往的标尺

正如开尔文勋爵所言:“衡量的目的在于了解。”不过这项简单的格言实现起来却难度极高...[详细]

制造病毒攻陷三亿网民,中国黑客18年做了些

制造病毒攻陷三亿网民,中国黑客18年做了些啥?

1998年7月13日,我国第一例电脑黑客事件被载入历史。如今黑客袭击事件已经整整18周年...[详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