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等主办的“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开幕致词中指出,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推动征信市场规范发展。人民银行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个人征信业务牌照发放工作。
在人民银行看来,个人信息保护是构成个人征信监管的核心内容,对于个人征信机构要提高门槛。
个人征信机构门槛要高
与会专家们讨论并形成的较为一致的意见就是,从国际成熟经验来看,个人征信市场准入的门槛应该较高,机构数量不能太多。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指出,国内公共征信机构和市场化征信机构协同发展,是未来征信业的方向。
她指出,个人征信主要与个人参与的金融信贷相关,信息共享是个人征信机构最核心的原则。由于金融业务和个人信息的敏感性,征信产品从经济学上来说是有条件的公共产品,因而由政府或行业成立公共征信机构,成为各国的选择。在中国即为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但市场要求是多样、多层次的,因而还需要一些商业化的征信机构作为补充,深耕细分领域,为市场提供灵活高效的服务。
“但这种机构是有限竞争的,不能太分散,要有相当的门槛。美国经过几百年的竞争,才最后形成了三大征信机构,中国没有这个时间,不可能通过自由竞争形成有限竞争,因而从刚开始开放时就应该是有限竞争,控制数量。”吴晓灵强调。
欧洲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商协会(ACCIS)主席尼尔·门罗(NeilMunroe)认为,征信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收集不同来源的数据,把它们传输到其他机构,相当于一个枢纽,完成信息的分享。基于这一职能,他认为,征信机构要满足的基本原则,一是具有独立性,二是能够为客户数据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三是最好实现商业性的运转,四是需要可靠的会员。
陈雨露也表示,在个人征信市场准入和业务活动开展中,人民银行强调注重把握三方面的原则:一是第三方征信的独立性原则;二是征信活动中的公正性原则。征信业务活动应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确保政治上的正确性;三是个人信息隐私权益保护原则。
就征信应体现公平正义,陈雨露指出,征信产品主要用来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违约风险问题,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既不能当作把人分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工具,也不能应用于某些低俗的社交活动,背离征信的本意。
“有歧视性的安排、理念、做法,是政治上不正确的,不能保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且也经不起理性反思。”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强调,征信活动中的公正性原则是央行在推进个人征信工作中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
坚持个人信息隐私权益保护
征信机构对于客户信息的保护也成为此次研讨会讨论的焦点。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法官喻海松指出,当下中国面临比较严峻的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违法犯罪态势。综合会上专家们的观点,征信机构要从保护个人信息、保护个人隐私权益出发,所有信息使用应该授权,应该特定用途、特定授权,不能一次授权反复使用、多次使用、无限使用。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网民权益调查报告显示,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情况比较严重,84%的网民曾经遭受过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比如广告推销等。
此外,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从2016年4月开始打击侵犯网络公民个人信息专项行动,半年时间就查获了290亿条涉案个人信息。
陈雨露指出,在个人征信市场准入和业务活动开展中,人民银行强调注重的原则之一是个人信息隐私权益保护。
他称,在制度建设和日常监管中,强调征信机构应从保护个人隐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角度出发,保持业务透明度,防止个人信息被过度采集、不当加工和非法使用,防范对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侵害,切实维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
万存知也强调,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构成个人征信监管的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