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 讯>安全动态>

一名学生用10年前的攻击手法感染了17000多名开发者的电脑

  大约10年前,有种名为Typosquatting的古老攻击手法——国内有将之翻译成“误植域名”的。这个词的前半部分“Typo”意思是排版错误,其实已经表达了这种攻击手法的内涵。举个例子:黑客可能会去注册像appple.com、taobaoo.com这样的域名,如果用户手误多输一个字幕,就会访问到这样的网站——这些网站还会模仿原网站,也就可以起到钓鱼的作用了。

  所以Typosquatting如果要分类的话,大概是可以划归到钓鱼攻击中去的。不过这类攻击手法主要是寄希望于用户可能会输错某些域名。

  最近来自德国汉堡大学的学生,利用Typosquatting攻击,将他自己的代码感染到了超过17000台开发者的计算机中。而且里面很多人还是为美国政府,甚至军方组织工作的。

  究竟是怎么感染的?

  这名汉堡大学的学生现年25岁,名叫Nikolai Philipp Tschacher。他在自己的学士论文里大致阐述了这种攻击手法,论文名为《Typosquatting in Programming Language Package Managers》。

  整个过程其实很简单:他首先去浏览一些专门探讨编程语言的社区网站(如PyPI、RubyGems、NPM),记录了其中下载量较高的214个包。然后他自己伪造了这214个包,里面包含他自己的脚本代码(虽然并非恶意的),名字与这214个包非常相似。

  虽然不是域名,不过他也将之称作Typosquatting攻击。实际上里面的确没有包含什么恶意代码,只是给那些下载的开发者以警示:您安错包啦!另外,这段代码还会向Tschacher的计算机发送一个Web请求,这样他就能够记录他的代码执行了多少次,是否获取到管理员权限。

  攻击结果很“理想”

  几个月时间内,他的代码就在超过17000个独立域名中执行了超过45000次,其中超过一半还获得了管理员权限。意外发现是,其中有两个域名后缀为.mil,表明这是美军有人也运行了这段脚本。

  Tschacher在论文中说:“另外还有23个域名以.gov结尾,是美国政府机构的域名。这个数字是值得人们关注的,因为拿下美国研究工作室和政府机构的主机,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这件事比较有趣的地方在于,Tschacher攻击目标并非普通终端用户,而是开发者。如果Tschacher真的有意进行攻击,并植入了恶意代码,那么打击面和传播速度都并非一般的钓鱼网站可比。但凡从开发者入手的攻击,总是能够在短期内极速传播,因为如果开发过程都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被植入恶意代码,那么终端用户遭遇攻击也就显得理所应当。

  很多时候,将政府和企业作为目标的的攻击者,都很喜欢从开发者下手。因为开发者对敏感网络拥有很高的访问权限,能做的事自然就多多了。

(责任编辑:宋编辑)

分享到:

更多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 微笑/wx
  • 撇嘴/pz
  • 抓狂/zk
  • 流汗/lh
  • 大兵/db
  • 奋斗/fd
  • 疑问/yw
  • 晕/y
  • 偷笑/wx
  • 可爱/ka
  • 傲慢/am
  • 惊恐/jk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资料下载专区
图文资讯

黑客使用社会工程学绕过双因子验证

黑客使用社会工程学绕过双因子验证

根据安全人员透露的信息,黑客现在可以伪装成谷歌公司的技术人员,然后向用户发送虚假的...[详细]

一名学生用10年前的攻击手法感染了17000多

一名学生用10年前的攻击手法感染了17000多名开发者的电脑

大约10年前,有种名为Typosquatting的古老攻击手法——国内有将之翻译成“误植域名”...[详细]

企业共享威胁情报?困难远远比想象中多

企业共享威胁情报?困难远远比想象中多

从理论上来说,共享威胁情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在互联网安全领域,这件「美好的...[详细]

虚拟货币安全性遭打脸:遭黑客攻击损失5000

虚拟货币安全性遭打脸:遭黑客攻击损失5000万美元

一个实验性基金旨在展示虚拟货币安全可靠,不会被盗,结果真被盗了,而且数额超过5000...[详细]

网络安全现实很残酷 日攻击量可超20万次

网络安全现实很残酷 日攻击量可超20万次

在网络安全环境变得日益恶劣的当下,企业遭受到网络攻击已呈现出不可避免的态势,但是...[详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