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商业的关系向来纠缠不清,科技发展会颠覆传统商业格局,商业发展也会牵引科技进步,但历史上没有一个时代会像现在这样,科技与商业的距离如此之近:
A
正是因为科技日新月异,才使得商业浮躁甚巨,每个人都生怕被时代抛弃,不断调整自己的心向,去捕捉转瞬即逝的科技碎屑,与此同时,商业的趋利特性也把一身浮躁带给了科技领域,我们学会了用「期望」和「潜力」来评估一项技术的真正价值,把未来之事拉到跟前来评判,这是技术之幸也是技术之祸,越是面对不确定的事情,我们越喜欢用不确定性来应对,这就失了根本。
B
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无论技术如何变迁,创造价值才是一个人、一家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不能创造价值的企业不管采用了什么技术都没有生存的理由,这是企业之所以成为企业的核心约束条件,沿着这条逻辑主线,如何创造价值才是企业家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于技术创新、技术引进,都必须围绕这条主线进行,应该把创造价值与否作为科技融入商业的判断标准。
C
当前人工智能是最受热捧的科技,在各路人士的摇旗呐喊之下,我们仿佛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无限潜力,作为社会一员去了解科技前沿,这本来无可厚非,但落实到企业的具体经营上,可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那些匆忙上马「人工智能+」的企业很可能会落入到又一轮的「算术迷题」当中,明明是加了,怎么不但没见多还把原有的收入都给加没了呢?这种现象的背后就是「救命稻草思维」,盈利迟缓和收入下滑首先应该意味着价值创造的停滞,而非没有赶上科技时髦,所以第一要务是回到价值创造的主逻辑上去寻找病因,而不是抓根稻草来奢望保命。
D
一项真正创新的技术引入,企业应该确信这项技术在你的价值创造的某个或某些环节上具备「十倍速效应」,技术的引进要么能够创造十倍以上的收益,要么能够把成本降到十分之一以下,总而言之要让技术服务于价值创造的主逻辑,不要做技术的跟风拥趸,否则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
E
「十倍速效应」也决定了一项技术会怎样融入商业,谷歌的广告算法把传统广告的分发效率提升十倍不止,还同时降低了广告成本,维基百科让百科全书的编纂效率提升了十倍不止,同时无须花费分文,滴滴出行和Uber则让交通运输业的效率指数级提升并重塑了用户体验,未来在货运市场也可能创造同样的奇迹,Twitter和微博当然也让人与新闻内容的匹配效率至少提升十倍,同样的情况也体现在微信对人与人的链接上。
F
之前的工业自动化让原本依靠体力劳动的工作成本下降至不到十分之一,现在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人工智能在认知领域正在呈现出强劲的「十倍速效应」,例如Alpha Go的学习能力是真人棋手的指数倍,IBM的Waston在医疗诊断方面的效率也是普通医生的十倍以上,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投资顾问不但能够处理海量数据还能无眠无休地始终保持理性,成堆的案头文档在人工智能算法眼里几乎可以瞬间「秒杀」,人工智能正在展示出算法无处不在的十倍速效应。
G
现在问题抛给了具体运营的企业,如何让人工智能服务于自身的价值创造?这需要仔细检视企业全流程的价值创造环节,寻找出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发挥「十倍速效应」的区域,然后单点突破,紧接着这个率先产生十倍速效应的区域就会成为风暴中心,迅速把各个价值创造环节卷入到智能风暴当中,完成智能化蝶变,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来讲,脑海里一定要时刻谨记,如何尽快找到让自己的技术产生「十倍速效应」的场景才是关键,眺望远方固然重要,深耕当下更有价值。
A-G
结论:越是在不确定的时代里,越需要去做确定的事情……
作者简介
杨学成(1977年10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管理学博士,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评审专家。长期跟踪研究信息化经济和互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创业实践,密切关注传统业态的互联网化转型,是“互联网+”概念的早期倡导者。曾主持/主研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企业委托课题若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曾为上百家企业和地方政府提供过决策咨询和培训服务。2011年撰写的有关微博长效发展的文章被教育部采纳为《专家建议》并呈报给中央主要领导参阅。2013年春发起成立“互联网+研究小组”(微信公号:hulianwangjia),倡导实施「互联网+」战略,引导产业转型升级。著有《蝶变——解密社会化时代的产业变革与重构逻辑》(2015年1月版)和《联网力——传统行业互联网化转型的原动力》(2015年7月版)等书。
相关书刊
《蝶变—解密社会化时代的产业变革与重构逻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01.
京东(JD):http://item.jd.com/11624328.html
《联网力—传统行业互联网化转型的原动力》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07.
京东(JD):http://item.jd.com/11743457.html
(责任编辑: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