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场调查公司Gartner的估计,到2020年全球将有210亿台设备联网,英特尔公司也曾给出类似的估计,表明未来人类将进入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Internet of Everything):
A
如果现在不能对话的物体被塞满各种各样的芯片,那么它们之间就可以互相沟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就会发生,这将驱动我们熟悉的商业世界改头换面,目前已经有一些物联网设备在发挥作用,例如海尔曾推出过的「智能蛋架」、「智能空调」等产品,智能产品作为消费端的交互窗口,会拉近制造商与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重新焕发出商业活力。
B
第一,重塑消费体验,设想智能蛋架这样的产品,在没有使用之前,用户对鸡蛋的消费是相对盲目的,经常想吃的时候缺货,不想吃的时候又过多占用冰箱的空间,产生大量的供需错配点,而基于数据的供需互动将很快震荡出最优的算法模型,让消费体验获得提升,倘若能够再匹配全家人的健康数据,那么一个小小的智能终端将定制出极具个性化的健康生活新方式。
C
第二,全链路的透明化管理,芯片的植入会让产品具有记忆和计算能力,不但能够记住从生产到流通的所有环节,还能明确追溯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经手人以及加工处理程序,当产品制造和流通被数据化呈现之后,全链路的透明化程度将会大幅提高,一件商品的全生命周期历程都可予以数据化管理,产品变得能够与任何人对话,也能跟其他产品对话,这种对话又反过来提升了产品的对话能力。
D
第三,变革客户关系,传统上制造商与最终用户之间的接触机会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很好的与最终用户对话的机会,智能产品将打破这种局面,未来客户忠诚计划和积分奖励计划将重回制造商的手中,毕竟这一管理措施已经被零售商托管了太长的时间,本质上,智能产品的应用给制造商创造了「倾听客户」的机会,过去没有机会听到客户的声音并不意味着客户不发出声音,未来联网设备会把各方的声音汇集放大,每个相关方都能理解到其他各方的关切,垂直的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将被全联通的节点网络结构所替代。
E
第四,反向研发,过去的研发过程不能说没有吸收用户的意见和创意,只是从倾听到立项再到市场推广的时间周期太长,信息反射弧线的拉长使得大量的「市场洞察」发生扭曲,结果三分之二以上的产品创新都以失败告终,智能化产品和算法驱动的智能系统将为制造商提供「实时洞察市场」的机会,进而反向定制出个性化产品,过去是先设计产品再制造然后销售,现在则是先有市场再设计产品然后制造交付,这种方式把基础的研发制造环节看成是用户需求与产品之间的交互平台,而非衔接连贯的垂直链条。
F
第五,模糊产业边界,从间断性的产品销售转向连续性的服务提供,业务的转型会进一步模糊产业的边界,正如我们很难把特斯拉仅仅当成是汽车制造商一样,我们也不能把链家只看做是房地产中介,全力推广「Nike Plus」和智能腕表的耐克也已经不仅仅是一家运动产品制造商了,当然我们也要习惯于不能把云计算做成第一的亚马逊界定为电子商务公司,产业跨界行为会是常态而非特例,产业原本没有边界,现在它正快速回到其本来的样子。
G
最后,数据渗透的产业最终将把大部分工作交给算法去完成,芯片的植入让每个产品都具备了自己的「海马体」,而智能算法则驱动有记忆能力的产品思考并采取行动,物联网的搭建允许智能物体进行类人对话,现在产业思考的问题不应该再是什么「O2O」了,而应该好好想想「A2A」(Everything to Everything )的事儿了。
A-G
结论:白云苍狗,如梦如幻……
作者简介
杨学成(1977年10月—),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管理学博士,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评审专家。长期跟踪研究信息化经济和互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和创新创业实践,密切关注传统业态的互联网化转型,是“互联网+”概念的早期倡导者。曾主持/主研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企业委托课题若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曾为上百家企业和地方政府提供过决策咨询和培训服务。2011年撰写的有关微博长效发展的文章被教育部采纳为《专家建议》并呈报给中央主要领导参阅。2013年春发起成立“互联网+研究小组”(微信公号:hulianwangjia),倡导实施「互联网+」战略,引导产业转型升级。著有《蝶变——解密社会化时代的产业变革与重构逻辑》(2015年1月版)和《联网力——传统行业互联网化转型的原动力》(2015年7月版)等书。
相关书刊
《蝶变—解密社会化时代的产业变革与重构逻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01.
京东(JD):http://item.jd.com/11624328.html
《联网力—传统行业互联网化转型的原动力》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07.
京东(JD):http://item.jd.com/11743457.html
(责任编辑: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