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赵泽茂,博士,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安全教研室主任,密码与信息安全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密码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密码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1985年获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学士学位;1990年获中南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硕士学位;2005年获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多项基金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0余篇。
主持人:您作为一名专门从事密码学和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和科研的学者,经常关注于哪些专业网络媒体和专业刊物?您的关注点在哪里?这些内容,对于您的教学和科研起着什么作用?
赵教授:信息安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广义地讲,凡有信息系统应用的领域就一定存在信息安全问题。因此,信息安全涵盖的范围特别广泛,应用无处不在。在推广和普及信息安全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方面,网络媒体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讲,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主要精力花在教学和科研上面,网络媒体关注得并不多。但中国信息安全博士网却成为我经常关注的办得非常好的网络媒体,每年举办的信息安全博士论坛就非常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另外,中国计算机安全网、中国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也是我经常关注的网站,因为从中可以了解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管理制度、法律法规、技术动态等内容。了解这些内容对教学和科研工作当然有很大帮助,因为信息安全所探讨的问题都极具应用性、实践性和实战性,只有认清目前的发展动态和形势,才能从中归纳和总结出值得研究的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而不会迷失方向。
主持人:在您看来,中国信息安全博士网从定位、内容、服务对象等诸多方面,应该努力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应该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网络媒体?其中的“安全周报”您是否期期关注?就您个人而言,认为更需要增加哪些内容?
赵教授:我很愿意回答这个问题。中国信息安全博士网在几年前就进入我的视野,我也经常上网浏览,网站主办方通过连续举办多年的博士论坛,虽然我本人参加的会议并不多,但确实引起我的注意并阅读一些动态新闻。网站目前设置的栏目和内容等,我觉得都办得非常好。就我个人而言,能否增加一个栏目“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读者可以相互讨论,可以自由提出在PC机使用过程中容易碰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等。我也很关注安全周报,就我个人而言,增加一些关于系统测评的内容更好。
主持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突出特色是“电子信息”,而信息安全系又设在了通信工程学院,那么通信工程学院的信息安全专业,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思路和手段上有何特色?
赵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我国较早成立的一所以信息科技(IT)学科为主导,电子信息特色突出,工、理、经、管、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信息安全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4届毕业生。该专业设在通信工程学院,学科建设依托信息与通信系统一级学科,密码与网络安全作为二级学科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突出通信学科背景,因此,开设了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和信号处理等通信课程,当然,课程体系还是围绕计算机和网络安全学科体系而展开的,强调计算机编程能力的培养和网络安全专业能力的培养。网络安全专业能力主要指网络安全编程和网络安全技术防护能力两个方面。在实践环节方面,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践课等在内至少25学分,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主持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在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方面的目标是什么?并以什么为标准来区分出“高级人才”?与其他高等理工学校培养出来的信息安全人才有何特点之处?
赵教授:在教学计划中,我们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和信息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应用知识,同时具备信息安全、计算机、通信、电子等方面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在信息技术产业,国家信息安全相关的部门和机构中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的科研、设计、开发、运行与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您提出用什么标准来区分“高级人才”?其实,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很难说用严格的标准去区分谁是高级人才,谁又不是高级人才。就一般的说法,是不是可以简单地把人才分为初级人才、中级人才和高级人才。本科层次培养的人才掌握较复杂的劳动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寇以高级人才字样。您提出这个概念倒是提醒我们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上用高素质人才可能更为合适。
与其他理工院校相比,我校在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方面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通信学科知识背景,毕业生可以在通信行业就业,特别注重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编程和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实践能力的提高。
主持人:据我们所了解,您在接受高等教育阶段是学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出身,但是什么想法,促使您深入到了密码学与信息安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赵教授:没错,我的本科专业是基础数学,硕士研究生阶段是应用数学专业,研究方向是数理统计。毕业以后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当时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是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统计推断和预测。后来慢慢发现,统计推断与预测有一定的局限性,所得出的结论最多只能是作决策参考,非刚性结论。因此,开始慢慢转向计算机领域,自学计算机相关课程,如C语言,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和数据库原理等,因为我觉得相比统计推断而言,这个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领域,有具体的软件功能,看得见,摸得着。学习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准备开始攻读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学位,选择研究什么方向又是摆在我面前的难题。在对众多计算机学科领域接触以后,我发现研究密码学上手更快一些,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关于数字签名理论方面的内容。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的研究领域已拓展到网络安全协议分析,物联网安全,系统测评,网络隐私保护等领域,关注的重点是思考和构建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些基础科学问题,试图就相关的理论问题开展系统研究,而不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技术问题。
主持人:从您多年从事密码学与信息安全的教学工作中,您认为应该凸显哪些特点?或者说,您觉得有哪些独特的理念、方法、手段以及经验和教训,应该与同行共同分享和探讨?
赵教授:我承担本科生的《密码学》、《信息安全导论》、《信息安全管理与测评》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研究生的《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我觉得考虑信息安全问题应该从信息系统建设的角度,从信息系统应用的角度来考虑,无论信息安全问题多么复杂,但归根到底它是为人们提供某种信息服务的,信息安全的问题不过是信息系统在给我们提供服务的同时所暴露的缺陷和弱点而已。因此,学习信息安全理论应从系统的角度、从工程的角度来理解,狭义地讲,信息安全本质是指信息安全属性的安全及信息系统的安全。但是,承载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涉及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信息资源及管理,也涉及法律法规和隐私保护等问题,因此,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尽管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络环境比较复杂,网络攻击与防护技术相当复杂,但我们在学习信息安全技术时,千万不要被纷繁复杂的技术细节吓倒,要抓住主要矛盾,弄清楚信息安全的基本原是和基本技术,同时,一定要了解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把对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与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相信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对信息安全全局的、整体的和系统的概念。
主持人: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背景情况我们知道,贵校也是更加注重科研的一所高校,请您介绍一下杭电在信息安全方面的科研情况。
赵教授:目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从事密码与信息安全教学与科研的教师队伍初具规模,教授8人,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密码体制、数字签名、物联网安全、云安全、隐私保护、入侵检测和指纹身份识别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五年来,主持和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
主持人:从教学与科研的角度,您认为科研与教学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算是比较和谐?您是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请介绍一些经验。
赵教授:大学担负着培养人才的任务,因此,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同时,科研也是大学教师的重要工作,特别是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师,科研工作做得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讲清楚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反之,很难讲清楚为什么?科研可以启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带领学生攀登更高的科学顶峰。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是相互补充和相互扶持的关系,没有科研的教学往往容易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见解。以科研为前提的教学是大学精神的体现,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