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袁平,教授,硕导。南京理工大学博士毕业,西南科技大学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信息安全学术团队学术带头人,曾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信息中心挂职担任副主任。
分管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网络信息系统运维工作,主讲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范(本科)、信息安全(研究生)等课程;主持多项工信部信息与电子基金有关网络与安全项目,参与多项信息探测与控制国防项目;获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两次,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EI收录8篇。
主持人:读者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收看本期的高端访谈节目。本期高端访谈邀请到的嘉宾是西南科技大学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袁平教授。袁教授,您好!
袁教授:主持人,您好!全国的同仁及所有关注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的朋友们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目前国内信息安全专业院校越来越多,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在本科四年的时间里,既要学习基本的课程,又要学一些专业课程以及实践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能否对信息安全进行深入了解,并全面掌握信息安全知识?
四年的时间里学习基本课程和专业课程、实践课占的比例是多少?能够掌握信息安全多少知识?实际操作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袁教授:信息安全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专业,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超强的计算机技术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数学底蕴。我经常和我的学生开玩笑地说:选择“信安”就是选择了“苦难煎熬”。它对学生的知识要求确实是太多太多。
从全国开办信息安全专业的高校来看,我个人认为可以分为两种培养模式:一是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型人才培养,另一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人才培养。而不管是哪一种培养模式,要想真正成为从事信息安全工作的人才,光靠培养计划中的课程都是不够的,或者说,培养计划所开设的课程仅仅是一个“入门指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信安专业毕业的本科毕业生会有“大学四年中我好像没学到什么具体的本事”的感悟。
就我校信安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大体上可以按5:2:3的比例来计算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我校信安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实际应用型人才,因而比较看重实践环节的课程设置。就整体培养的水平来看,我们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可以胜任中小企业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员的岗位。部分突出的学生具备编写Windows下的病毒入侵与防御程序,可以算是“黑客”初段吧
主持人:现如今,信息安全技术发展速度迅猛,对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学校信息安全学术团队带头人,您个人认为为适应时代的需求,学生应怎样去丰富自己的实践能力?请您就普通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培养目标问题,谈一下您个人的想法以及您对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思考。
袁教授:信安专业的学生自我实践能力训练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安全实践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实践,一个实际运行的信息系统是不可能直接提供给学生进行训练操作的。除了在实验室进行一些模拟操作训练以外,学生要想真正获得实战经验,就只能利用个人电脑进行一些防御型技能的练习,利用一些安全检测工具做一些分析。以我校为例,我们就鼓励学生帮助网络信息中心对校园网络中的各级站点做安全分析,及时提供网络中的安全漏洞或隐患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的实践能力。
关于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培养,我想说两点。第一,安全来自“攻与防”,而如今所有高校的信安专业的培养都只教“防”,而不教“攻”。因而就使得这个专业的学生只知道“盾”的使用,而不知道“矛”是如何实施攻击的;故而,也只能用别人的“盾”去防御,不可能抓住“矛”的锋芒,自己制造出有价值的“盾”。第二,安全离不开“智能”,现在信安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或偏重密码学,或偏重计算机系统操作,普遍存在忽略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训练,因而造就了我们现在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利用已有工具或前人传下来的知识去进行“人工”干预,无法完成具有预见性的安全保障工作。比如说,利用知识挖掘技术的网络舆情报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未知特征病毒防御等。
主持人:信息安全人才存储,是一个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设立信息安全专业的高校,学校应该如何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去设计和培养信息安全的理论型和实战型人才?
袁教授:我个人认为,一个学校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必须首先组建一支完备的师资队伍和完善的教学实验环境。信安专业由于其特殊性,就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是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分支专门人才培养,而应该从多学科、复合型人才的角度进行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在人才定位方面,普通高等院校的信安专业应该针对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选择少数精英学生,以国家安全需求为目标,按照公安、国安或军队的需求去定位自身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方向;而高职高专学校,则应采取普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式,针对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需要去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我国的“黑客”不是出于高校培养而是出于民间自学成才的局面,不能不说是我们信安专业教育悲哀的一面。
主持人:近几年来,各国的网络战争不断。网络已经成为国家信息战一个部可忽视的作战场地。您作为研究信息探测与控制的博士,能否就国防领域的“信息战”人才的培养提些建议?
袁教授:信息战是一个很广义的感念。如果我们在这里把“信息战”狭隘地限定在网络信息领域,就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信息安全人才必须是一个复合型人才一样,要培养一个国防领域中的“信息战”人才,首先是不能“按部就班”地照搬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采取跨越式的教学方式;具体地讲就是用数学专业的基础教育引领入门,用通信专业的理论奠定基础,用计算机专业的技能充实才干。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信安专业不能只是“授人以鱼”,而应该是“授人以渔”。我想,关于“鱼”与“渔”的关系,就信安专业而言就是一把双刃剑,学校和教师都顾忌重重,也是我想提出的主要建议点。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97年您就开始从事校园网络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网络信息中心建立后,您又致力于网络信息中心的建设与教学。那么,您作为网络信息中心主管信息化建设与运维的副主任,请您就高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经验与体会?
袁教授:目前高校信息系统的运维与管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专业队伍的建设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多数高校的信息系统管理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职能,对信息系统的管理体制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当然,安全管理更显突出了。单就安全策略而言,以我个人所接触的高校,绝大多数是没有一个完整信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策略书的,即便有一些相关政策,也少有是作为学校的政策或法规出现在管理体系中,而仅仅是作为部门管理文件存在。另外,在安全管理装备上,大多是应对相关管理部门的要求采购,如防火墙、杀毒软件、入侵检测等,而没有按照系统的实际需求,按照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路进行科学合理地构建全方位、立体的安全防御体系。
主持人:网络信息中心的建设,为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或是学术研究带来了多少帮助?
您期望的专业媒体是怎样的?媒体是否应该为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及人才培养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袁教授:我校网络信息中心作为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每年都承接了应届毕业生的社会实践与实习工作。同时,我们和信息安全专业联合组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工作小组,展开对校园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工作,允许信安专业的学生对学校网络信息中心所管辖的、非核心部门的部分网站进行安全实践。另外,我们还开辟专网让学生进行信息攻防演练。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大大地提升了我校信安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我校信安专业学生组建的“绵阳军分区民兵信息分队”在全国军队中举行的各级信息对抗比赛中多次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说到对专业媒体的期望,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务实”与“纽带”。务实是指技术传播,期望能为有志在信息安全领域中有所作为的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比如专业资料的提供,实践案例的详解,最新动态的追踪与分析等。纽带是指利用媒体的广泛性,将业界的专业人士聚合在一起交流讨论,这种讨论不是那种简单的“会议经济”模式的讨论,而是真正技术与产品的讨论,在大专院所的技术人员与安全产品企业构建桥梁纽带。我是不赞成那种靠举办所谓的国际会议来获取经济效益的做法的。
主持人:作为信息安全行业的智库平台——“中国信息安全博士网”是否上能够满足现阶段业界人士对于信息安全知识及安全资讯的需求?随着信息安全行业的不断发展,您认为“中国信息安全博士网”该如何调整自己?
袁教授:“中国信息安全博士网”的建设思路还是很好的,但我觉得宣传力度还不够,至少目前还没有真正地把它做成一个所有从事信息安全工作的“博士”们的集结地,我希望“中国信息安全博士网”未来成为业界的一个“平台”,一个技术与经济的平台。有学术交流的环境,也有技术转化为产品的环境,甚至还有技术研发的环境。
主持人:谢谢袁教授百忙之中接受高端访谈的采访。本期的高端访谈到此结束。
关注中国信息安全博士网,关注您身边最新,最全,最快的安全资讯。
(责任编辑:管理员)